Drop Down MenusCSS Drop Down MenuPure CSS Dropdown Menu

2014年3月29日 星期六

《觸不到的她》-虛擬反而更實在

今屆奧斯卡九部入圍作,除了《引力邊緣》只有《觸不到的她》是虛構,是超現實,是科幻,有趣的是云云作品中只有以上兩部才是真正緊貼我們現實,現實不只是我們能觸到的看到的,而是我們能從中獲得共鳴,切實感受到它的存在的。前者以災難格局包裝,講的是老掉牙大道理,放手與重生,開宗明義,簡單直接;後者更是獲得了最佳原著劇本,論結構論劇本嚴謹程度《觸》絕不及另外幾套,劇本贏的是導演兼編劇Spike Jonze的前瞻性,大膽地透過一個不存在(還是未存在?)的空間去展現今時今日的世界觀,在人類與科技有著緊密聯繫的同時,人與人之間變得疏離,人類的存在成為了一個一個的獨立個體。諷刺又有趣的是,一部描寫未來的電影反而最能夠與時代接軌。

劇本創作成功與否有時候未必與是否原創有直接關系,很大可能故事的切入點和角度才是真正令一個劇本昇華的原素。以虛擬程式作前設絕不是甚麼新鮮事,早在04年已經炮製了一部《智能叛變》,往後亦不乏追隨者,但講談情說愛的則只有有這部《觸不到的她》。導演透過一段人與程式的戀愛,去側寫城市人的孤寂,好像比同類型作品走前了幾步。

Joaquin Phoenix飾演的Theodore每日執筆替人寫信,感情豐富、 浪漫、感性、幽默,但偏偏離婚後找不到穩定伴侶,遇上合適對象時畏首畏尾,不敢去馬。虛擬情人Samantha找來替補身體時,Theodore反而周身唔不自在,寧願與一把模擬聲音玩Cyber Sex亦不敢與一個實實在在的肉體交歡。回想一下,其實我們每天生活都掉進了這種無形陷阱,你是否寧願在Facebook留下一句Happy Birthday亦不願花十秒打個電話親身祝賀?或許這就是人與人疏離的最佳詮釋。電影利用了一種嚴重扭曲的價值觀去揭示當今社會的反智,探索人與科技的平衡,滲透著近乎病態的意識形態,科技走得越前,人類倒退得越後。

電影沒有標明地點年份,觀眾只能自己推測,有別於科幻電影,沒來得那麼天馬行空,與真實世界最大不同只有那個類似Siri的彷人系統而已。導演在架空地域和時間的同時,建構了一個看似熟悉又陌生的世界,利用了一個異常廣闊寂寥的單位,透視主角心靈上的寂寞,刻意營造的空間感散發出一陣無處不在的寂寞,空虛感覺四處蔓延,讓人無處可逃。除了Theodore單位,另外幾個場景包括Office、天橋、樓梯都刻意彌漫著一股孤獨氛圍,Office的獨立間格好像要把同事之間分隔;天橋長期被濃霧覆蓋;樓梯只剩下自言自語的路人,一切設定彷彿為寂寞而生。


十年前Sofia Coppola的《迷失東京》拍出了繁華鬧市孤獨一面,成為經典,往後荷里活再沒有一部寫城市寂寞及得上《迷失東京》,直至今年的《觸不到的她》。有人講過,真正的寂寞並不是你周圍沒有任何一個,而是圍繞著你的可能有許多個,但你依然感到寂寞。以上說話套入《觸》不謀而合,Theodore經常穿越同一條天橋同一條樓梯,街上不乏路人,但人與人互相從沒有半點交流,全部人都彷若個體戶,只剩下低頭自然自語地與OS深交的人。百二分鐘內,類似片段不斷,人類幾乎缺乏了溝通能力,當所有人都沒有意識到問題存在的時候,危機很可能已經達到一個無可挽回的地步。電影結尾看似開放,實質引領了主角(甚至觀眾)一條出路:人與人的聯繫才是社會的根本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